危機處理/防杜營運中斷風險 台灣位處颱風與地震帶,易受颱風與地震侵襲,這些天災導致生命財產損失,也造成許多企業中斷營運的風險。企業應建置「營運管理與緊急應變機制」(BCM),才能將災害降到最低。 以今年3月甲仙鄉發生六級地震為例,當時造成股票上市公司宏遠紡織倉庫起火,就連南部科學園區內台積電與聯電也傳出災情,分別損失6億及1.68億元營收。 除了天災,企業營運風險包羅萬象,必須具備一套「營運持續管理系統」,透過「事前預防」與事後「應變機制」,降低危機發生機率,以及危機發生對企業所造成的衝擊,同時還要有效辨識企業組織風險,才能維持企業永續經營。 事前預防包括預先分析營運衝擊、風險評鑑、計畫與演練。營運衝擊分析主要是幫助企業瞭解關鍵營運活動,及支援這些活動所需資源,並分析利害關係人需求,找出企業最大可容忍的中斷時間、復原時間、目標與營運活動的恢復順序。 至於「應變機制」內容則有緊急應變、危機處理、營運持續計畫三部分。緊急應變上,就是企業面臨事故要立即實施先前準備的緊急應變計畫,控制損害與降低人員傷亡。並完成損害評估回報指揮中心,判斷啟用何種營運持續計畫。 接下來的危機處理工作,則包括指定發言人與利害關係人溝通,說明企業狀況並安撫情緒。 一套「營運管理與緊急應變機制」,須由專業人才為企業導入客製化,以企業營運核心價值為出發點,進行一連串系統化分析過程,鑑別企業關鍵業務,發展重大風險事件因應策略與方針,並考量企業組織資源,才能有效規劃業務持續運作計畫,確保企業面臨不同的營運中斷風險,也能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。
【2010/05/28 經濟日報】
|